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精选

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精选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用户投稿
更新日期: 2023-12-26 12:14:40
文章简介

《人类善恶小史》是一本由TsevanRabtan/AlejandraAcosta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

《人类善恶小史》是一本由TsevanRabtan/AlejandraAcosta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善恶是上帝的成见”?

照例先要夸夸这本《人类善恶小史》的纸质,扎实的手感配得上历史的厚重。书中记录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极善、极恶或善恶交融的场景、事件和人物。有一瞬间会想到《人类群星闪耀时》。对世界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可不读。

读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会想起卡尔维诺的那本《分成两半的子爵》。身体分裂成两半,一半是邪恶的子爵,贪婪狡诈,极尽破坏之能事;一半是善良的子爵,纯洁软弱,毫不利己。这两半同时爱上了美丽的少女,决斗受伤后而被缝合重新获得完整的躯体。这个寓言几乎明白无误地揭晓了善恶是人性一体两面的事实。

有个特别有趣的悖论:如何zui低成本zui高效率地假扮一个好人呢?答案是:成为一个好人。例如书中讲到林肯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并非拥有无懈可击的人格,他撒谎成性,但始终秉承正义的理念,废除黑奴制,致力于南北方的和解。

zui喜欢的一章讲“外交官”,这是一段久违了的可以让每一个人心眼都热的传奇。通过影视作品我们知道了辛德勒,知道了何凤山,这本书让我知道,在这两位之外居然还有那么多外交官,将生死置之度外地保护过战争中无辜的血脉。面对极善,我几乎半晌说不出话来。好比大旱时的云霓,一种水样的透明沁入内心。在这之前早已麻木到见死水而倾心。善恶一旦成为上帝的成见,撒旦就会进驻我们的内心,为倾心与膜拜的,不惜伤天害理,正如费耶阿本德所说:“怎么都行。”却忘了独自一人时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所以接受人性的善恶并不代表接受恶。“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过的话。“天生一人,必有一人之用。”难道不是吗?在这个不出英雄的年代,做个真正的人——拥有一点正义、善良和悲悯,还是可以的。

《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人性是灰色的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THEATLASOFGOODANDEVIL,atlas在英文中的原意是地图册、地图集。很有意思的一个名字。而在编排上,恰好也是按照五大洲的顺序对他进行编排的。就好像是一个人,从诞生到结束,游历了整个地球,看完了人性的好与坏。

我无从评说这场旅游的结果是好还是坏,但是这本书确实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关于历史,关于人性。

无绝对的对错

小孩子的世界总是很简单,对和错都是绝对的。而现实往往很残酷,很多事情,很难说对错,更多时候,我们在说“有利于”。对于历史的评说,似乎也总是这样。

林肯一生保守争议,即便在今天,仍然有人抨击他的政治错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尽他最大的努力,维护了美联邦的统一。

从今天回过头看这段历史,我们无法否认林肯的功绩,他是伟大的。同样,我们也无法否认激进的政治带给当时代人们的伤害。从历史来看,这不是林肯一个人的错误,但确实是“人”造成了这样的一个结果。

“人”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生物,我们热爱着这个世界,可能是花鸟树木,可能是亲人朋友,也可能是一个陌生人。我们也能对这个世界施以最残暴的酷刑:活熊取胆,屠杀同胞。都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事情。

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却也带来无数的死伤,不仅在战场上,也在战场之下。今天当我们来评论这件事的时候,无法说它的正确与否,也只剩一句“有利于美国统一”。

想起前段时间的新闻。一个学生,因为在学校受到母亲的斥责而跳楼。孩子的心理,我们已经无从得知,而当我们再评论这件事情的时候,也很难说母亲是对还是错。毕竟她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孩子。

人性是灰色的

如果说,把善良、乐观、坚强这样正面的性格定义为白色,而残忍、暴躁、邪恶这样负面的性格定义为黑色。那么我想,人性该是灰色的。

武则天在后宫时谋害萧淑妃和王皇后,并以残忍的手段将她们杀害。从这方面看,她的人性无疑是黑色的。但是她在政治上的改革,推动大唐的繁荣,其性格人聪慧、坚毅的部分,也定然是白色的。

人性该是灰色的。

这句话并非说性格中善良的部分可以掩盖他的邪恶,而是说,几乎没有人是全黑或者全白的。网络上的键盘侠,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个工作兢兢业业工作的人,甚至也有可能是个见义勇为的人。虐猫虐狗的人,也可能是及其孝顺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去定义他们呢?我想,大概只能说人性是灰色的吧。

2021是很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人性。有人平时小气抠搜,还总爱蹭同事的东西,却能再疫情期间为灾区捐出众多物资。有人平时工作老喜欢躲懒,却能在这样的时候挺身而出,主动请缨去往灾区。有人在工作上无私奉献,却分不出足够的时间给予家人陪伴。

就像这本书中的最后一个故事《善与恶》

母亲因为害怕美国虐待俘虏而杀死自己的孩子,而后想要自杀,被盖伊阻止。后来,盖伊才知道最终因为知道真相而逼疯了自己。于是他无法判别,对她自杀的阻止,到底是对生命的拯救,还是将它推向深渊。

但正如书本最后所说,“在有些情况下,善与恶都是相对的,正如莫比乌斯环一样,同一面可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正反两极”。

事情无绝对,人性乃是灰色的。

《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人类原本是一部善与恶的历史——-《人类善恶小史》书评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人类善恶小史》的作者策妄以宁静克制的笔锋,讲述着一个个令人战栗的故事,刻画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主人公,生动再现了历史上至好至暗的时刻,作者从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采撷一颗颗遗珠,意在规劝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考量自己的言行,在意识上即祛恶从善,这应该是最基本的人性或人格规范。要是全社会能够加以提倡,那将造就一个快乐美妙的世界。

作者以冷峻的笔调描述美国这个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某些道貌岸然的绅士被揭发出强盗资本家的真面目,直言不讳地指出当时的富人发家致富的手段超乎想象,一夜暴富备受推崇的社会现实。作者策妄在本书中毫无顾忌地说道:

“……所有这群人都曾多次表达自己对上帝的敬畏,缺不远踏踏实实地努力,哪怕赚1美元都不肯亲自动手…….”

“…….是的,这些足智多谋、行为贪婪的伪君子理当受到监督。如今的强盗资本家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也因此更擅长让别人替自己承担可能的风险。……”—摘自《人类善恶小史》一书第59页。

在当今社会上,无疑有一小部分人用空手套白狼方法从银行骗取贷款,成功地利用了政府部门监管的缺失和钻国家政策的空子,极尽压榨所能,最后成功了的人,就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富翁,正如作者称之为“强盗资本家”。

作者有从另一面叙述一些外交官为了帮助犹太人逃离纳粹所带来的恐怖和迫害,正如日本外交官衫原千亩为犹太人签发了近万份过境签证逃离纳粹的魔爪后,他说:“犹太人也是人,他们需要帮助。”虽然是在纳粹党发动对犹太人的迫害之后的善举,但为时不晚,拯救别人的生命帮助别人逃离险境,从来没有被人忽略过,一直在路上在行动中。也许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

“……何凤山,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无视自己的上司、中国驻柏林大使给他的命令,为犹太人发放了数千张前往上海的签证,帮助许多犹太家庭逃离了奥地利。……”—摘自《人类善恶小史》一书第34页。

只为坚守正义,弘扬正义,这些外交官发挥自己有限的职权,积极参与到解救犹太人的行列中来,这些善举永载史册,永远激励着后人。

值得读者嚼味的是本书中《可敬之人》一文,“……1970年印第安纳州通过了第一部步强制绝育的法令,改法令规定,犯罪者、智障者、有暴力倾向及智力低下者都应被强行绝育。此后,几十个州都发布了类似的法令,6万美国人因此被强行绝育……”—摘自《人类善恶小史》一书第42页。

“优生学”一词最早是由达尔文的表弟费朗西斯·加尔顿提出来的。现在读来,还是有现实意义的。让我们不禁联想到,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些近亲结婚的家庭生出素质低劣的孩子的客观事实。

说到这里,不禁想到现在的女孩子,是很现实的。她们中的大多数嫁给了房子票子和车子。我目睹了一个品学低劣的智障者娶了一位高学历的优秀女孩。智障者的家在当地很殷实,这是现实版的癞蛤蟆能吃到天鹅肉。有点扯远了,不知道所言与“优生学”有什么关联。

本书记载着人类历史上既有侵略、屠杀、殖民等种种罪恶行径,又有闪耀着救援、互助、传承等光辉的动人故事。作者在尊重历史背景的前提下,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来深刻地审视人类的残酷罪行,同时又不失偏颇。

读读这本书吧!31个真实的善恶故事,让我们更透彻地理解人性。

月满柳琴于上海

20211015

《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人类善恶小史

《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人性至善至恶,31桩真实事件,呈现历史的高光和黑暗

我们可以无限接近真相,却永远无法复制真相。策妄·阿拉布坦,西班牙神秘的匿名作家,以历史旁观者身份,摘取世界五大洲至明至暗时刻,用接近、却不是刻板复制的通透,在《人类善恶小史》中,将31个真实故事为我们娓娓道来。

人类创造了历史,人类的行径,也让历史有了黑与白、美与丑,善恶的对比。偏偏,书写、记录历史的也是人类,带着政治与派系的好恶,自私与目的的解读并不罕见,一样的事件总有不一样的呈现。一个冷静、公平的作者,是如此难得。

策妄善于将精彩笔墨集中在微小细节上,以致读者有时会怀疑自己的眼睛,怀疑自己亲历了那些善与恶、拯救与灭亡的事件。一、当杀戮成为行恶者改造世界的借口,能与之对抗的只有善良,哪怕善意的谎言都是拯救生命的救生圈。

在欧洲,犹太人的惨烈遭遇无法回避,纳粹视人命如草芥的做法,如梦魇般笼罩在人类历史上空,这让也曾在德国战场拼杀过的犹太人流血又流泪。

此前,十八世纪末,德国各邦国的联合体也曾努力推动过犹太人的解放,策妄按时间顺序将此清晰罗列。在他的叙述中,我们看到犹太人第一次加入军队作战,也记住了获得铁十字勋章的女子露易丝·格拉菲慕。

战争总有结束之时,犹太人刚刚获得的权利很快又被剥夺。家庭被驱逐、财产被没收、甚至结婚登记都不被允许。犹太人在追求自由的路上艰难前行,他们未曾料到,百年后,还有场更大的灾难等着。

1940年夏天,恐怖的纳粹阴影笼罩着整个欧洲,死里逃生的犹太人永远不会忘记,是谁为自己打开了逃生之门。

策妄说,“这不是一篇圣徒的传记,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荷兰领事,签发数千份入境证明,让犹太人合法入境库拉索岛。

日本外交官,自作主张签发近万份过境签证,甚至离开时,从发动的火车窗口扔下印有领馆印章、以及本人签名的空白文书给犹太人。

马赛副领事,对法国当局的命令置之不理,数千犹太人获救。

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无视上司命令,为犹太人发放数千张前往上海的签证。

除上述以外,还有无数外交官参与了拯救犹太人的行动,策妄·阿拉布坦援引数例,重现人性中善良的光辉和无畏无惧。善与恶同在,人心和并存,所有残杀的借口都是掩耳盗铃。

“人类自相残杀的背后有着更具体的实际目的,而不仅仅只是出于对某些虚无缥缈的理论的妄行。”

2021年的疫情,至今已让一百多万人失去生命,这是人类与大自然抗衡的无奈,而战争,则是人类举刀自戕,千万条人命的流逝,在某个角落堆积成卓著战功。

策妄写道:如果军队已经习惯于仅仅用数量去衡量士兵的生命,我们还有什么值得坚持的希望呢?二、历史中,大多数人的生死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权利与尊重生命并不成正比。

处于国家核心处人物,掌中握住的不仅是一国之命脉,还有民众的前途。即便如此,从某个角度看,他们也不过就是普通人。

对于武则天,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哪怕她的故事我们早已从历史书和媒体中看过无数遍,策妄笔下的她,我仍重点细读。

武则天的机智、果断曾被史学家隐瞒,成就被避而不谈,除去性别,策妄觉得,她和其他皇帝没什么两样,不该被区别对待。

影响国家命脉的人物,还有很多,彼得大帝的胡作非为没有被策妄隐藏,叶卡捷琳娜的第一任情人的死亡,也被说成虫子的美食,一切都摆在那里,袒露出人性的本质和事实真相。

看到策妄把林肯和“竭尽所能”的艺术联系在一起,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洞察力和胆大。这是个刁钻的观察角度,可能也让我们更贴近史实。亚伯拉罕·林肯竭尽所能地实现自己种种看似不可能的承诺,策妄觉得,这是他与当今政客最大的区别。三、征服与探险似乎都是勇敢者的游戏,其背后的流离失所和种族消亡,永远难以调和,财富则是不变的目标。

当遍地是宝石的印第安人领地被三路远征军包围,先到就先得的规则直接将原著居民无视甚至殖民。

而东、西阿克里的奇闻,则全要仰仗阿克里独立共和国这个历史怪物,橡胶之城更是淘金的好去处,围绕着橡胶展开的争夺和剥削甚至奴役,穿插其中。

非洲的贺雷罗人,在德国殖民者欺压和屠杀下,不仅人口从8万降至1.6万,女性还被进行绝育实验。

各种战役以及兵变带来的伤亡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看到那句“孩子们的尸体一排排挂在枣椰树上……”没人不动容,数字背后,是鲜活的生命在消逝。四、生命需要独立和尊重,直面死亡的勇气可以来自坦诚,也可以是蒙蔽。

《人类善恶小史》中,《21岁》这个故事被放在首篇,《善与恶》放在结尾,我相信这里面的刻意安排,对生命的珍惜和不舍隐在文字之后。

“别哭了,年仅21岁就要面对死亡,我需要鼓足全部勇气”。21岁的数学天才伽罗瓦临死前说出这句话。

他在安慰兄弟,也是在叹息自己面对死亡的无力。但至少,他醒悟到自己死毫无价值。于是连夜整理笔记,二十年后,他的遗稿被解读,伟大成就得到数学界的认可。

相对于伽罗瓦的看清死亡真相,策妄在故事《善与恶》中,把笔墨给了在美国陆战队中的盖伊。

盖伊尽最大努力对集体自杀的日本人劝降,避免日本士兵砍下同胞的头,以及妇女把孩子活活抛下悬崖,这些残忍的行为,皆因日本政府对军队的大力洗脑和恐吓。

有什么比直到死都不知道真相更可悲呢?第一次翻开这本《人类善恶小史》,我并未觉出策妄·阿拉布坦的幽默,随着读书的深入,尤其通读之后,回头再看每个故事的标题,作者隐藏着的小心思,就像本书每幅插图一样,耐人寻味。

国际知名插画师亚历山德拉·雅科斯塔为每个故事绘制了一幅插图,插图与故事结合的完美绝伦。

如果这31则故事如同投进水面的石子,那这些插图就是水面漾起的波纹,久久难散、余韵悠长,给读者的大脑插上了一双想象的翅膀。

《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当中国不再是世界中心

《人类善恶小史》这本书是来自西班牙的一位神秘作家的作品,说他神秘,是因为他的名字叫策妄·阿拉布坦。但实际上这仅仅是一个化名,是来源于清朝时期准噶尔蒙古大汗之名。而作者的真实身份至今没有对外公布。

这本书里,记录了30多位人类历史上的大人物在关键时刻如何抉择的故事。

想想30多位大人物,是不是有点小激动了?你的脑海里冒出了谁的名字呢?

秦始皇、隋炀帝、明太祖·····

一个个中国的历史名人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因此我赶紧去翻翻书中出现了哪些中国人。

在这部书里,是按照欧洲、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五大洲的顺序排列的。鉴于对亚洲的熟悉,所以我直接翻开了第四章节亚洲。

考虑到中国在古代世界的很多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对这一章节的内容还蛮期待的。出乎意料的是,第一位出场的亚洲人物是帖木儿,这是一个对于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陌生的名字,这是因为他出生于如今乌兹别克斯坦附近,据说他的祖先和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是同族,而对于他的事迹集中体现在对外征讨,但是因为这些征讨基本和中原王朝没啥联系,所以即便他是帖木尔王朝的奠基人,对于大部分的中国读者来说,也依然没有啥辨识度。

在这一节里,概括性的讲述了帖木儿的发迹史,进而讲述了后来征讨金帐汗国,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作者给与了一定的描述,但是善恶的分界线却没有描述清楚,所以这一节看的我有点莫名其妙。

第二位出场的亚洲大咖,其实是一位英国人,人们叫他利顿勋爵,他在1876年至1880年期间担任了英国在印度的总督,也就是说这是一位彻彻底底的非亚洲人。之所以能够出现在亚洲篇幅里,想来是因为他在任期间的事例太具有典型意义了吧:当时整个印度南部被饥荒席卷,即便在印度筹集到了700万吨小麦,英国当局却坚持将这些救命粮运送到了伦敦,而且当局将那些同情印度人民的官员全部调离了原有的职位。

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一个如今看起来荒唐的理由:英国当局认为如果救助了印度人民,会让印度的穷人们寄生在公共福利之上。于是英国当局眼睁睁的看着印度人民一个个的饿死、看着他们买卖儿童、抢劫甚至吃人。

当利顿勋爵来到领地巡视,人们希望他可以帮助印度人民,但是没想到利顿勋爵仅仅是过来收税的,同时他对灾民们显示出了厌恶的态度,认为这些人是“吃饱了撑的”。

后来利顿勋爵卸任回到了英国,曾经有对手针对印度事件提出了抗议,结果利顿勋爵被宣判无罪,而那场天灾人祸却被英国当局宣布为干旱造成的天灾。

亚洲篇紧接着出场的是蒙古的两个案例,第五位出场的又是一位来自于印度的英国人物。就在我快要放弃对中国人物的期待,最后一位出场的竟然是中国的武则天。

武则天这位中国的千古唯一女帝,在国内自然不必多说有着诸多的争议,这节的描述里,作者用了大量的资料来介绍武则天的经历。不过让我好奇的是,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作者采用的信息来源似乎并不是各种中国的正史,而是笼统的说“有史学家认为如何如何”,这里面唯一出现的史学家名字,还是一位老外。

这就不禁让人好奇:既然是写中国人物,为啥是如此的采用资料?最让人不解的是,这一节所用的女性插图,看妆容和头饰明明是日本歌姬。

武则天这一节的亮点在于最后一段作者认为武则天所作的事情,和中国历史上其他皇帝并无不同,但是仅仅因为是女性,所以历史学家一边隐藏其他皇帝的恶行,另一方面夸大武则天的行为。最后认为武则天的遭遇,让人想到了奥古斯都的妻子利薇娅。

看完亚洲篇,让我对作者的思路有了一些好奇:在亚洲篇的编排上,很明显是以西方人的视角去写书,所以前面出现的几位人物,他们的历史行为都对西方世界有了直接的影响,而最后一位武则天,实在是太具有特殊性了。用武则天既可以切题,又可以和如今女性崛起的潮流暗合一波。

那么这样的阅读体验,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境都是以中国为核心,主流历史书也是以中国视角看待世界,因此当我们看到一关注在人类宏观角度看待人性的书籍,难免会将中国的隋炀帝、唐太宗等等人物代入进去。我们恨不得掰开作者拿笔的手,替他写下这些中国名人的故事。

但事实是: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而且在古代世界以后,世界的重心已经不在中国了,这本书很好的帮助我们认识了这一点。

如果你要想了解一下中国仅仅是世界一份子的人类史是什么样的,请翻翻这本书。

《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善与恶,不过是莫比乌斯环

天使与恶魔、善与恶,虽然看似完全不同相差甚远,但回顾历史,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纯粹的善良或者纯粹的邪恶。孰善孰恶,不过是一念之差。雪崩来临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是波兰诗人斯坦尼斯洛的名句,波兰语原话是‘?adenp?atek?niegunieczujesi?odpowiedzialnyzalawin?.’翻译成英文是‘NoSnowflakeinanavalancheeverfeelsresponsible.’斯坦尼斯洛生活的年代,正是残酷的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入侵波兰,斯坦尼斯洛被迫逃亡,然而后来他仍然被抓到,并被关押在乌克兰捷尔诺波尔集中营,后因逃跑而被判处死刑,并被押到树林里挖掘自己的坟墓。在树林里斯坦尼斯洛用铲子击杀了自己的看守并成功逃脱。从这一段经历可以看出,所谓的‘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说的实际上是德国纳粹。集中营的看守、押送犹太人的火车,毒气室的建造者……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只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没有人觉得自己对死难者是有责任的。这句话的意思就很明显了,那就是,面对一个邪恶的制度,我们真的能够因为‘职责所在’‘我只是在工作’就心安理得的为其添砖加瓦么?平庸之恶也是恶。记得看过的一部《春夏秋冬又一春》里,小和尚玩耍用绳子绑着石头系在鱼、青蛙、蛇身上,他开开心心的离开了,过几天鱼、青蛙、蛇都因为负重难行纷纷死亡。他师父跟在身后看到连连摇头,趁他睡着用绳子捆石头背身上惩罚他,他上山给他们解开绳子,看到被自己残害的生灵大哭起来。你说小孩天真不懂事,可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小时候虐待的是昆虫是小猫小狗,若不加干扰和修正,长大可能就恶化为家暴、犯罪。永远不要等到事情无法挽回的时候再悔恨。善与恶,从来不是没有交集的平行线,而是莫比乌斯环,同一面可能出现在截然不同的正反两极。历史上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人性善恶故事,看了这本《人类善恶小史》,让你见识历史人物的多面和人性的复杂。

“犹太人也是人,他们需要帮助”无数受过良好教育、熟知复杂的国际法律规则的外交官们,不约而同的采取行动。“他们不接受任何借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制度漏洞,充分发挥自己有限的职权,有时甚至不惜造假欺瞒,只为坚守世间正义。他们为了弘扬正义而造假撒谎,世间很少有比这更伟大的谎言了。这些外交官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在恐惧和不可知危难中逆行,为了心中的善意,为了维护正义。他们不见得有完美的个人经历,可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让人敬佩不已。生而平等,没有人能忍受自己的同胞受到不公平待遇,在危难时刻,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信奉和平主义几乎消失的族群虽然人类史上的剥削战争让无数人痛苦不堪,可是适当的斗争有利于生存,查塔姆群岛的历史就让人唏嘘不已。

查塔姆群岛是新西兰的一个群岛,3000多年前生存着莫里奥里人,新西兰居民被称为毛利人。由于物资和环境的不同,莫里奥里人过着集体主义生活,奉行和平主义,毛利人社会结构相对复杂,部落间争斗培养出了军队。很不幸一艘捕鲸船发现了查塔姆群岛,毛利人野心勃勃的派出战士去征服它。而严令禁止战争和食人行为的莫里奥里人,本可以实现自卫,却死守规定选择了求和。落得了被毛利人大肆屠杀几乎消亡的下场。这样的结局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崇尚和平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一味地顽固不化死守成规,却让自己濒临灭亡。过分的善反而把自己至于危险境地。孰善孰恶,都难以抉择和评判。面对滚滚而来的各种事件,我们应该审时度势,做出合适的选择。不要恣意妄为四处作恶,也不能一味地软弱让自己失去宝贵的东西。善恶的选择,五味陈杂的结局盖伊是个失去父亲的贫苦孩子,小时候机缘巧合在日裔家庭生活许久,一生都对日本文化崇敬有加。珍珠港事件发生后,无数日本人受到关押和迫害。盖伊成年后就进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在太平洋战争和马里亚纳群岛战役里,他内心挣扎促使自己劝说日军投降,挽救无数因为武士精神准备为国自杀的日本人。他曾经阻止一位日本母亲摔死孩子后自杀,她被灌输的美军用酷刑折磨杀害人甚至活活吃人的恐怖故事都是骗人的,可是自己白白杀死了自己的孩子,随后这位母亲疯了。多年之后,盖伊回顾这段往事,也许自己不阻止那位母亲自杀才是更好的选择。可是当时的情况也只是希望多挽救一个无辜性命,却让她落得这样下场,真是感慨万千。正印证了作者那句话“在有些情况下,善与恶都是相对的,正如莫比乌斯环一样,同一面可能会出现在截然不同的正反两极。”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作者虽然不带感情色彩的讲述了这些历史故事,可是栩栩如生,精彩处让人唏嘘不已,让人内心振荡。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总结这本书“这些奇特的历史事件常常能够引起我趣,民族的疯狂造就了影响世界的怪物;种种冒险、利益冲突甚至机缘巧合,最终总会导致暴力与无序。”

《人类善恶小史》读后感:人类的恶,或已进入蛮荒阶段?

恶距离我们并不远。人类历史上几乎最大规模的恶,也只过去了几十年。

人类史上有罪恶行径,也有闪耀着救援、互助、传承等光辉的动人故事,同情、悲悯、反抗,当普通人面临最好与最差处境的时候,又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这个问题我们或许能从西班牙匿名作家策妄·阿拉布坦作品《人类善恶小史》中找到一些答案。

1、从大屠杀到恶意阻扰

1940年,多国外交官顶着纳粹德国的巨大压力,为犹太人提供进入本国的签证,挽救了万千犹太人的性命。1862年,因解放黑奴名垂千史的林肯,在一封信中写道:“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1876年,印度遭遇旱灾,英国殖民政府故意阻挠抗灾行动,调离“太有同情心”的印度当地官员,导致600万至1000万人死亡……

记录这一切的策妄,在《人类善恶小史》中审视了“神是正义的,而魔鬼并非永远邪恶”这一说法,并通过其精妙的笔触对此进行论证。

西班牙神秘的匿名作家策妄·阿拉布坦以冷静克制的笔调,他这部新作讲述了这一个个令人战栗的故事,真实再现历史上至好和至暗的时刻,而智利知名插画师亚历山德拉·雅科斯塔为书中出现的部分历史人物和事件绘制了插画,为策妄引人入胜的故事增添了更多色彩。

策妄·阿拉布坦是深受西班牙人喜爱的匿名历史故事大师,所写文字被评价为“当今时代独一无二的奇特文本”,擅长在尊重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深刻又不失偏颇地审视人类的罪行和义举。

2、外交官:最伟大的谎言

这位日本外交官事后曾这样解释自己的伟大行动:“犹太人也是人,他们需要帮助。”

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熟知复杂的国际法律规则的外交官们,在这一时刻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卓绝的行动:他们不接受任何借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制度漏洞,充分发挥自己有限的职权,有时甚至不惜造假欺瞒,只为坚守世间正义。他们为了弘扬正义而造假撒谎,世间很少有比这更伟大的谎言了。这些外交官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这幅表现“二战”期间多国外交官援救犹太人的插画,你能读懂它的内涵吗?

这里援引的只是寥寥数例。还有许多其他的人也参与了拯救犹太人的行动:除了外交官以外,还有他们的家人、合作伙伴,以及使领馆的普通职员们。许多人已默默无闻地死去,历史上甚至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在这之中,有些人的行动比其他人要冒更大的风险。有些人因此被处罚、被停职,有些人则幸免于难。有些人听从政府的指令办事,另一些人则在无人指示的情况下行动,甚至是公然抗命。这些人的个人经历并不个个完美。毕竟,这不是一篇圣徒的传记,但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

3、善与恶:爱和勇气的信念从未泯灭

1936年时,滚木路是洛杉矶最恶名昭著的街区之一,犯罪率常年居高不下。在这个全市最穷困的街区上,一个10岁的墨西哥裔小男孩盖伊靠帮人擦鞋维持生计。

1944年,一位日本女性眼神涣散、举止癫狂:就在几天前,她在绝望中把自己的孩子抛下悬崖,只因她相信远渡重洋而来的野蛮侵略者会把这个孩子生吞活剥。

盖伊·路易斯·加巴尔登来自一个单亲家庭,他母亲独自把他和其他6个兄弟一起拉扯大。我们对他的父亲一无所知,只知道他在盖伊还是个孩子时就抛弃了他们。盖伊从小混迹社会,靠做擦鞋匠为生,在不工作的时候,他就和与他一样出自贫苦家庭的“兄弟们”在街头斗殴,与其他混混们争抢地盘。他母亲对他这种充满暴力的“江湖义气”十分看不惯,把他送去新墨西哥州与几个亲戚同住。他在那里机缘巧合地结识了一个日本“二世”家庭,几乎成为他们家中的一员。盖伊所混迹的帮派“猛帮”中有好几个日裔,其中一对姓中野的双胞胎兄弟把这个小小的拉丁裔带回自己家,之后盖伊几乎就成了这家人的养子。在中野家,盖伊首次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并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文化。终其一生,他都对日本文化崇敬有加。在被收养的这些年里,他磕磕绊绊地学着讲日语,并对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深深着迷。然而好景不长,珍珠港事件发生以后,美国掀起狂热的反日大潮,彻底粉碎了盖伊平静的新生活。所有日裔美国人都被抓进了拘留营,中野一家也未能逃脱。之后,盖伊去了阿拉斯加,在一家罐头厂工作了几年。到了1943年,盖伊年满17岁后,就报名参加了美国海军陆战队。

盖伊·路易斯·加巴尔登

这里让我们短暂地回顾一下太平洋战争与马里亚纳群岛战役的历史。1944年6月,日军已经在这些地方战败,但比打赢战争更难的是说服这些日本人承认自己的失败。马里亚纳群岛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有日军驻守,和其他日本周边的驻地一样,当地的防御如铜墙铁壁,滴水不漏。马里亚纳群岛最主要的两个岛屿分别是塞班岛和天宁岛,岛上共有近4万名日本士兵,其中包括海军。另外在塞班岛上还有2.3万多名平民居住,主要是来自社会底层的日本人、朝鲜人和琉球人。日本政府对军队大力洗脑,宣传灌输来自天皇本人的指示:士兵只有在战斗中死去才值得尊重,就算要自杀,也要拖上至少7个敌人陪葬。对于平民,日本政府则勒令他们在战败后必须自杀,并恐吓他们说,如果落入美军手中就会被酷刑折磨、被杀害,甚至被活活吃掉。

1944年6月15日,包括盖伊·加巴尔登在内的8000名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登上塞班岛,半小时内就占领了好几处海滩据点。之后他们花了整整1个月才征服全岛,过程十分血腥:岛上的守军几乎全军覆没,3/4的日军在战斗中阵亡;每20人中就有3人自杀;每30人中只有1个是被生擒的。7月6日,日本人发起最后一波“万岁冲锋”,死伤无数;而更疯狂的一幕还在后面:剩下的上百名日军官兵与平民纷纷自杀或相互杀害,一个接一个地从悬崖上往下跳——该地至今仍有“自杀崖”“万岁崖”之称;士兵们砍下自己同胞的头;妇女们信了日本政府的宣传,认定美军会“把她们的孩子烤了吃掉”,因此纷纷把孩子活活抛下悬崖。

盖伊18岁在塞班岛上

如此疯狂的行径远远出乎盖伊·加巴尔登的意料。这些行为是无法带来和平的。日后他在传记中回忆了日本海军在他看来近乎愚蠢的种种行为,也详细地描述了自己在战争中的所作所为——和其他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典型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一样,他也曾在敌人拔出武士刀前,一枪打穿对方的脑袋;也曾在日本士兵死亡后、登记遗物前把死者的财产据为己有。他的这种坦诚给他的回忆增加了几分可信度。盖伊在登陆塞班岛当天就深入一片树林,抓获了两名战俘。他的长官得知此事后训了他一顿,警告他在战争中绝不能擅自行动,说他这是在藐视军事委员会的权威。然而就在当天晚上,经过一整天死伤无数的激烈战斗后,盖伊又一次擅离职守,跑到一个山洞旁劝说藏身其中的敌军投降,并保证他们会受到良好的对待。那天晚上,他带回了近15个战俘。这下他的长官才意识到,也许放任他自由行动效果会更好。后来在一次军事法庭审判中,盖伊为自己的冒险行为辩护;在其后的一生中,他也曾对此做出过多种解释,他参军是出于对珍珠港事件的痛恨,正是因为这次袭击,他的养父母一家被送进了拘留营;又他只是想做一名翻译,帮助军队指挥部将他们的意图传达给对方。有些人则认为,盖伊的冒险行为只是出自他对建功获勋的渴望。我认为我读到的这句话就算不能完全解释他的决定,至少也给出了一个明示,盖伊曾说:“我后来对劝降工作上瘾了。”

到了1944年7月6日,盖伊已经进行了数周的劝降工作。这天晚上,大批军队向塞班岛北部的悬崖进发;第二天,日本人进行了最后一波集体自杀。盖伊当时对此事一无所知。惨剧发生后,7月8日上午,盖伊俘虏了两个日本人,他说服他们投降并不可耻,没有人会折磨他们;战争结束后,美军会把他们送回日本;并向他们指出,强迫平民自杀是违反武士道精神的。战俘们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不过其中一人同意陪他去说服自己的同胞们。当时的场面十分魔幻。一个年仅18岁的小兵,被十来个从“伪满洲国”过来的资深日本老兵团团围住,他还要说服他们,让他们相信自己过去被教导的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都是错的。后来,西方人曾拍过一部糟糕的电影再现这一幕:盖伊用他结结巴巴的日语向这些日本人解释道,美国人的将军霍兰·史密斯十分敬佩他们在昨晚的战斗中表现出来的勇气,承诺一定会善待他们。一个日本军官问,受伤的士兵能否在医院得到救治,盖伊承诺说可以。我们不知道最终是什么原因打动了这些日本人,使得他们答应投降。也许,这和我们的主角的实际表现无关;也许,这些日本人只是因为已经撑到极限了,希望借此机会得到解脱。他们留下几个士兵陪着盖伊,又回头去叫剩下的人。这时,在许多战争中常见的一幕又出现了:盖伊拿出他的口粮和香烟分给周围的日本士兵,跟他们聊起他们的家庭,并提到了在战争中,许多普通人为服从有权有势人的命令而死是多么不值得。这时,之前离开的日本军官带着50多个士兵回来了,并告诉他还有100多个平民正躲藏着。他再次强调,大家急需水和药品。盖伊拿出自己的药粉给他看,并向他保证,只要他们跟着他走,就能拿到更多的药。渐渐地,数百个平民从四面八方汇拢过来。盖伊曾试图把士兵和平民分开,把受伤的人和健康的人分开,但日本人的情绪很激动,随便拆散他们可能会导致他自己面临生命危险。于是他一直等到海军官兵回来,向他们解释了当下的局面,才说服日本人让他挪动伤兵。

区区1个士兵,在短短1天之内,就俘虏了——可以说是俘虏了吧——超过800名敌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盖伊先后在塞班岛和天宁岛劝降了共计1500多名日本人,其中有士兵也有平民,有成人也有孩子。后来,他在一次战斗中负伤,这才离开了前线。他的上司曾为他争取过荣誉勋章,不过他最初只获得一枚银星奖章,到1960年才升级为海军十字勋章。他后来娶了一名日裔女子为妻。1957年,盖伊上了美国NBC电视台的《这就是你的生活》栏目,从此一举成名。有人甚至根据他的这段经历改拍了一部电影,但拍得太差,如今已经无人问津。盖伊后来在墨西哥和塞班岛做生意,1970年他回到墨西哥,在那里开了一家海鲜店,从此在该地定居20多年。尽管许多人都呼吁军方授予盖伊荣誉勋章,但这一呼吁始终未被采纳。盖伊于2006年去世。

纪录片《玉碎塞班岛》,讲述了盖伊在战争中经过重重艰难,终于使岛上的日本军队放下武器,接受了和平的故事

在这段历史中,这个在洛杉矶最糟糕的街区里擦鞋的10岁男孩的命运,最终与一位日本女子交错。据盖伊回忆,在他离开塞班岛前,他曾和一名日本战俘产生短暂的友谊。在此之前,盖伊曾经阻止一位日本女子摔死孩子后自己再自杀。他的朋友告诉他,这位女子后来才得知,战俘都会受到合理的对待,她之前被灌输的那些关于美军的恐怖故事都是骗人的。知道这些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白白杀死了自己的孩子,随后她就疯了。多年后,盖伊扪心自问,也许他在当时不要阻拦那位女子自杀才是更好的选择。

就像这样,在有些情况下,善与恶都是相对的,正如莫比乌斯环一样,同一面可能会出现在截然不同的正反两极。

本文作者的文集给他/她留言我也要发表文章

标签:
适合婚礼的背景音乐
« 上一篇
返回列表
下一篇 »

如本文对您有帮助,就请抽根烟吧!